人民荟客厅|丁敏: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赋能“两创”融合

丁敏做交流发言。人民网 李昱辰摄
近日,人民网江苏频道打造的圆桌会议“人民荟客厅”第二期在南京举办,本期主题为“聚力‘一中心’,江苏如何打头阵”。泰州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工科局科技资源与平台建设处处长丁敏在交流发言中表示,该区始终遵循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互为引擎的发展规律,通过打造专业化园区、搭建专业化平台、集聚专业化人才,构建覆盖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公共服务体系。
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及创新链,当地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设创新平台载体30余家,涵盖临床前研究、临床研究、审评审批、中试及生产、销售流通、企业上市等各个阶段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审评审批阶段,该区借助部省共建优势,通过建设国内首个“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”,集行政监管、技术支撑和产业服务为一体。
“我们据此汇聚了各级药监资源和专业化人才团队,加速创新成果转化。”丁敏介绍,该区新药申报服务中心打造了专业化注册申报服务团队,一方面依托部省共建机制,通过举办国家级药品实训基地、挂职学习等措施与国家药监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促进本地医药政策上争和产业发展,提升产品申报效率;另一方面联合北大医学泰州创新中心,发挥北大临床优势,努力实现提高成果转化成功率1/3、缩短临床试验周期1/3、降低企业临床试验成本1/3的成效;审评核查服务中心则将药品监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短40%,药械审评平均办理时间缩短33%。
“资源匹配难、转化周期长、资金需求大”是“两创”融合的常见难题。当地通过打造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,整合各类技术、投融资服务平台以及、CRO、CDMO、CSO服务资源,实现资源高度集成与高效对接。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政府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发展各个阶段,提供强有力服务,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。”丁敏说。
从“种子培育”到“上市融资”,全链条服务有力推动企业“做大做强”。该区构建了“众创空间—孵化器—加速器—产业集群”阶梯式培育体系,其中一家省级标杆孵化器疫苗工程中心截至目前在抗体药物、重组蛋白、新型疫苗等主导产业领域孵育孵化创新小微企业50余家,培育4家上市企业、4家专精特新企业、6家瞪羚企业、22家高新技术企业。同时,通过组建50亿元大健康产业母基金,出台《促进企业上市(挂牌)实施意见》,推动8家本土医药企业上市,形成行业集聚效应。
丁敏说,“未来,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全生命周期平台布局,横向覆盖疫苗、抗体药等优势领域,纵向贯通研发、中试、临床等关键环节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。”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